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百道編按】“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穿過入口的層層鋼筋,置身于工業裝潢里的桃花源,扶光,是一處使人心神寧靜的閱讀勝地。這樣一間顏值與內涵雙雙在線的書店,其品牌屹立于廣東本土21年不倒的書店,它的始創者是張斌。說起扶光書店的昨天、今天以及明天的發展,張斌的想法如江流一般,將扶光的故事娓娓道來......
從1995年作為政府下屬企業,一家貿易實業公司的法人及第一管理人,因為政策原因轉制下海創辦了市兒童藝術中心到發現這個需求,創辦第一家書店——陽春市兒童書店,這便是扶光書店的前身。“我原本并不喜歡做圖書,但做著做著就有感覺了。從20幾歲做到40幾歲,一直沒有換過行業,真的是做到對書和自己的書店就像對身邊的親人和孩子一樣。”------從一開始因為書店管理的瑣碎對這個行業不喜歡,到后來因為把從前從事過的廣告裝修和服裝理念引用到對書店的空間和陳列搭配,二十年間無數的市場波動和行業變遷,許多次驚心動魄的化險為夷,在這樣二十年如一日的悉心孵化下,如今的扶光書店探索出了以書店連鎖經營為核心,配備文具文創產品開發零售、配套自有品牌原力咖啡、配置文化交流活動空間的實體書店模式。
百道網:扶光書店落地已經21年了,您當時是怎么樣進入書店業的?
張斌:我原本是我們家鄉縣市下面局的職員,93年的時候,順應當時的政策,帶著我們局集資14萬現金,招聘了十多個人出來創業,注冊了陽春市通匯實業總公司。干了兩年,公司開得不錯,也掙了一點錢。后來政府機構不能開公司了,我就辭職出來創業,自己開過裝修公司、時裝加盟店、兒童藝術中心。兒童藝術中心是我開書店的源頭。1997年至1998年間,兒童藝術中心繼續轉型,在陽江市新華書店幫助下,我的第一家書店------陽春市兒童書店開業。這個店是我最老的店,我對它特別有感情。就這樣,我進入到了這個行業。最早書店進貨通過新華系統,可以說,是我們的新華系統帶我入門的,之后,我通過自己對市場的一些敏銳感、觸覺,慢慢摸索出更多的經營方法。
百道網:從教育入手,把兒童藝術和書整合在一起,又延伸出很多其他產品。看你書店的產品品類布局,這樣的整合好像水到渠成,但是對于很多傳統從做書開始的書店,做到這點其實挺難的。
張斌:非常難。其實我還有另一段故事。從1999年7月份開始——我的第一間書店跟我的大女兒出生是同一年同一月份的,所以我記得非常清楚——到2001年,我進行了非書類的補充,那就是文具板塊。在很多書店一直都把文具外包給其他商家來做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自已做文具代理了——這種非書跟書間的融合,扶光走了很多年。另外,我們還把這種融合概念化,要能夠說出來,更清晰地傳遞它的重要性和銷售占比。原力咖啡也是我們的自營品牌,七八年前我們開始了咖啡植入書店。要說整合水到渠成,應該是每一個業態節點的選擇,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現在店里的業態,)90%都是自營的,都是統一采購調配,統一銷售。除了一些我們不熟悉的新業態會引進,比方說鮮花,精品機等,當做補充。
扶光書店是現代鋼鐵城市下的文化森林綠洲,入口的層層鋼鐵支架,讓人感覺原始建筑的自然質樸,一切去繁為簡,仿佛回到事物最初的模樣。進入廣州扶光中環店的店堂,刻意營設的靜謐的閱讀空間,私密化、冥想化的閱讀場所,人們會發現,任何人都能找到放松自我的一角。除了靠顏值吸引讀者,作為一個流動的文化盛宴平臺,扶光對多重業態的探索、全方位運營的精細管理也是它能長期運作的秘訣之一。市場是不斷變化的,第一間書店落成后,張斌事無巨細,親力親為,一直探尋每一個時期合適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選擇恰當的時機增開連鎖分店。2018年,扶光書店獲得“全民閱讀示范書店”稱號,陽江分店獲得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年度最美書店”稱號,已經成為既是網紅打卡點,又立足社區,服務輻射周邊商圈的文化鄰居,是人們理想生活和現實生活緊密融合的一個體驗空間。
百道網:書店剛進門處有許多鋼筋,這也很特別。另外,感覺書店十分裝得住人,就是人在這里能呆得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設計?
張斌:扶光品牌服務的是非常有針對性、有剛需的群體,我們要營造的并不是最美書店,而是打造最美的閱讀空間。無論在外面多么的煩躁,這里都能讓你靜下來。鋼筋水泥本來是城市建筑的基礎模樣,一進入扶光空間,一切就回歸自然了。我一直就是想要打造這樣的空間:一進門,讓讀者能把心安靜下來。我們還有一個理念,叫做“城里的書,書里的城”,(可以細細品味)。把扶光拆字——扶是觸摸,光是美好。其實我們就是要營造一個好的閱讀空間,把讀者引進來,把他們留住,讓他們感受到一種知識的力量。
百道網:這么多鋼的東西用于書店設計中,說實話,這還是蠻大膽的。您為什么對這種材料敢于有這種應用?
張斌:因為我要走(一種視覺的)極端,用一種極端走向另外一種極端,書店才能有沖擊力。 從材料方面就要考究這一點。剛進書店給人一種沒完工的感覺。但是再走進來就像那種桃花源,復行幾十步豁然開朗,我就要追尋這種感覺。這給讀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百道網:當時書店的設計是您自己的創意嗎?
張斌:是按照我的要求,由我們的設計團隊來實現的。整個扶光體系,它其實就三種材料:木材、水泥、鋼筋。水泥地的顏色能夠襯托出商品的焦點,所以我很喜歡整個扶光的空間體系。扶光的整個空間設計非常好,它的功能性強、調性獨特、動銷率高。在設計上我們營造了一種迷宮的感覺,通過迷宮來劃分區域,也為讀者分割獨立的空間,就算是再多的人,讀者也能找到自己的小空間。根據顧客的需求我們再來增加、減少某些單品的陳列。總體來說,扶光的整個動線劃分是比較清晰的。我們在書店里面還開設了一個廣場,叫扶光廣場。平常一些畫展、 展覽就在這里舉行。自創品牌原力咖啡的咖啡廳也在這里,方便作家簽售。這其實是一個生活棲息地和文化交流平臺。
百道網:在書店內書籍和非書類產品的占比,是怎樣的?
張斌:圖書永遠是占到60%以上,這是我的一個底線,因為我是做書出身的。我們所有的書店中書占有60%以上,30%—40%是非書的面積。這60%能給我們創造多少收入?按照我們的扶光系來說,60%的圖書能夠為我們提供大概40%的效益,而40%的非書類能夠提供60%的效益。
百道網:扶光書店迄今已落地21年了,您的連鎖書店也開了有十家。他們如今的經營狀況如何呢?
張斌:扶光的十家店都是盈利的,沒有不盈利的書店,沒有一家虧損,也沒有拉后腿的書店。我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偽文藝者,而本質上是一個商人。我認為企業必須要活下來,這是很關鍵。令我最開心的是我們新開的、由傳統書店來升級改造的文創書店——陽江店、中環店等都實現了自己的盈利模式。
百道網:經營書店21年,能做到沒有一家書店虧損,嚴格按照書與非書六四開的規則執行,這是非常難做到并持之以恒的。我們特別想知道您在運營書店的過程中,是怎么進行規劃與管理的?
張斌:我認為很簡單,首先是三要素:人、貨、場。每個客戶群、每一個場、每一家店都很重要。我們現在的書店很漂亮,這起到什么作用呢?迅速地減短養店時間而已。要它迅速地走紅,提高它的知名度,這是場。在這個時間段里面用大數據迅速地來鎖定自己的園區,知道受眾需要什么,所謂的內容束縛,就是貨了。人呢?要靠吸引,定位是以學識為主的一個客群。比如說像我們這家扶光(指中環店),它的商務書賣得最好,為什么?因為這里是廣州過去的CBD,它的商務人士非常多。但是扶光東山口店人文哲學賣得比較好。因此,“場”并不是一個概念場次,而是每一家店的地理位置,以及它面對的客群,這樣基本上就可以鎖定客群,進行場景式的營造。這是大區域的管理。小區域管理上,我為人性格比較暴躁、雷厲風行,也很強權,平時事無巨細,什么事都要管。該發火的時候還會發火。而我太太是一位比較柔和體貼的人,她來做穩定完善工作。所以我們倆搭檔,我來把握大方向,她來管人事。因此我們公司的員工是比較穩定的,福利也不錯。所以我們這老員工也很多,工齡過10年的不止20位。我們公司很注重建設團隊的凝聚力,大家要相處得愉快。
百道網:您說的“盈利”是完全靠商業來產生的嗎?
張斌:21年來,扶光的10家書店拿到了34萬政府資助和補助。書店是微利行業,政府關心我們的生存,支持文化行業,提供圖書免稅政策,這對書店業是個利好。但書店一定要有自我造血的能力。我是個特別省的人,但每一家書店投入的成本上,我都會真金白銀投進去。比方說中環店就投入了1100萬。同時,我是比較傳統的人,沒有合伙人,完全依靠營收去驅動開店,特別慢。但我知道開書店的度在哪里,不能給自己太大的負擔,也不能夠讓別人來推動我前進。自己的錢開店也有好處,就是特別踏實,很瀟灑,并且很自由。
扶光,扶是觸碰,光是美好。作為廣東本土民營書業21年的堅守者與推進者,作為具備連鎖經營資質的文化企業,扶光書店秉承著儀式感的生活方式,將現階段城市人群對物質和精神文化持續增長的需求放在經營首位,致力于營造美學書香和文化閱讀空間,為日益富裕的中國家庭提供一種自然,優雅,閑適,自信的公共空間相處方式。
百道網:您認為近些年來,整個書店行業的市場動態如何呢?在整個大環境下,您是否考慮繼續開連鎖書店?
張斌:2018年1月1日,我提出停止開店。2018年到2019年,這兩年是我做了21年書店里面最慘淡的一個時期。我認為關鍵原因是書店業態的一哄而上。從廣東的書店業態來說,隨著人文生活、物質生活的提高,對精神生活追求的人也同步越來越大,很多人頭腦發熱,提速了擴張速度,這使得開店的數目遠遠大于需求增長的速度,書店發展就會難。
場景帶入或者是政策帶入,都是利好的,但內容最重要,運營能力最重要。我們不能夠因為有政策的支持就肆無忌憚地拓展,因此,我們這兩年就停止開店,停下擴張的步伐,減低企業風險,減低風險的欠債能力,增大現金流,精簡行政機構——我們在今年全部已經把這幾個方面整頓到位了,都在為抵御一些不可預知的風暴做準備。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已經在為未來的擴張未雨綢繆了。我認為,明年或許有一批書店會倒下,而我們反而會拓展。
百道網:這兩年暫停開新店,那么對已經開的店,扶光的發展規劃是怎樣的呢?
張斌:提升書店的品質是存活和發展的王道。
技術上,扶光會全力打造科技感、物聯感強的品質書店,完善店內電子科技設施對客群的智能配套服務。完善活動直播體系,讓不同地域而有共同愛好的讀者群體能夠在同一時間進行閱讀共同分享。
內容上,扶光堅守以“家庭”為核心的理念,不斷完善和深化書店的配套內涵和產品內涵,讓傳統文化得到回歸和弘揚,不斷完善和深化書店的配套內涵和產品內涵,讓改革開放一路奔跑的中國社會民眾因為對扶光美好的感受,更真實地轉換成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讓每一個家庭真正詮釋幸福的存在意義。
讓含蓄內斂的中國人更自然大方地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讓中國社會成為溫情社會——這是企業的愿望,也是文化企業希望承擔的責任。
(本文編輯:水英;孟憲爽;助編:程丹)來源:百道網
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屬的網絡媒體平臺百道網、百道網微信、幫書店微信,以及百道學習APP和小程序等平臺上發布的文章,版權屬于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著作權人共同擁有,嚴禁轉載。任何紙媒、網媒或社交媒體需要發布或轉載,請與版權專員聯系([email protected]),獲得授權后,方可轉載。對于任何未經授權的轉載,我們將依法追究其侵權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