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百道編按】“尤斯伯恩看里面”是英國尤斯伯恩出版公司出品的經典科普翻翻書,2005年至今,已陸續出版60余冊科普讀物,譯成26種語言,在29個國家出版,全球銷量超過1億冊。百道網專訪了“尤斯伯恩”團隊的三位主創人員,與其暢談這套經典童書的創作過程,探討文化兼容、國際化視野的重要性,以及尤斯伯恩團隊的合作模式。
簡·徹絲荷與中國小讀者
“尤斯伯恩看里面”是英國尤斯伯恩出版公司出品的經典科普翻翻書,2005年至今,已陸續出版60余冊科普讀物,涵蓋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各個領域。嚴謹的知識概述、獨特的呈現模式、精美的繪畫風格打動了無數孩童的心。英語原版被翻譯成26種語言,在29個國家出版,全球銷量超過1億冊。翻頁、折頁、鏤空、洞洞……層層探索、不斷深入“看里面”的閱讀過程,激發了無數小讀者體會、分析“外在世界”的認知能力。
百道網專訪了“尤斯伯恩”團隊的三位主創人員,與其暢談這套經典童書的創作過程,探討文化兼容、國際化視野的重要性,以及尤斯伯恩團隊的合作模式。
凱迪·戴恩斯,設計撰寫“尤斯伯恩看里面”《揭秘城堡》與《揭秘身體》
百道網:“尤斯伯恩看里面”科普翻翻書細分為“尤斯伯恩看里面”“尤斯伯恩看里面低幼版”“尤斯伯恩偷偷看里面”三個子系列。雖然三個系列面對的是不同年齡層的小讀者,但主題雷同度較高,太空、海洋等主題都重復出現過。您們如何讓“尤斯伯恩看里面低幼版”《揭秘海洋》的讀者繼續購買“尤斯伯恩看里面”《揭秘海洋》呢?
簡·徹絲荷:“尤斯伯恩偷偷看里面”注重對2到3歲小朋友的科學啟蒙,比如說給他們簡單的太空概念,讓他們建立對月球、空間站的基本認識。當他們讀到“尤斯伯恩看里面”的太空,就會了解非常系統的太陽系知識。雖然三個系列都涉及太空、海洋主題,但看到的知識點是不一樣的,絕不會看到一模一樣的內容。
凱迪·戴恩斯:我們是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認知能力進行內容區分的,“尤斯伯恩看里面低幼版”版本知識具體而形象,貼近幼童生活,語言文字精簡凝練。“尤斯伯恩看里面”版本提供的科學知識更加復雜、抽象,有些內容成人都不能完全理解。
百道網:如您所說,《揭秘古埃及》《解密度量衡》這類“尤斯伯恩看里面”作品,成人理解起來都有難度。但團隊卻把讀者年齡設定在7歲以上,對孩子們的挑戰會不會太大了?
簡·徹絲荷:“以上”這個概念很重要。雖然“尤斯伯恩看里面”知識難度較大,但是厚紙板、翻翻頁的呈現方式較難吸引十幾歲青少年,他們會覺得這種童書太幼稚。所以我們把初始閱讀年齡定在七歲。但每個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同,同年齡段的孩子,有的只能理解“尤斯伯恩看里面低幼版”,有的卻能看懂高階的“尤斯伯恩看里面”,還是要根據孩子的閱讀能力進行選擇。比如給一個小寶寶“尤斯伯恩看里面低幼版”,他會因為信息太多找不到重點,從而喪失閱讀興趣。如果換成插圖簡單的“尤斯伯恩偷偷看里面”,他能迅速找到重點,興趣也因此得到調動。
百道網:從低幼版到高階版,“尤斯伯恩看里面”系列加入大量文字解釋,即便是面向幼童的“尤斯伯恩偷偷看里面”,也有許多寶寶們不能理解的文字。您們是不是更傾向于將這個系列打造為親子共讀產品?
安娜·米爾伯恩:是的。我們希望通過家長對翻頁上面文字的閱讀,激起孩子掀開翻頁尋找答案的興趣,從而產生親子互動。在這種互動中,就算低幼兒童不能完全理解上面的文字,他們也能享受翻頁的過程,獲得閱讀的快樂。我兒子五歲的時候就已經看高階版“尤斯伯恩看里面”《揭秘太空》了,雖然不能理解內容,但是他享受不停翻頁的快樂。等九歲時重新讀《揭秘太空》,他發現里面蘊含著很多科普知識,這種發現讓他興奮不已。
凱迪·戴恩斯:團隊其實非常重視兒童的閱讀感受。比如“尤斯伯恩看里面”系列作品,我們并沒有強調畫風的統一,盡量表現創作者的風格獨特性,但這種風格必須讓小讀者獲得愉悅的閱讀感受。比如“尤斯伯恩偷偷看里面”系列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由同一位插畫師完成的,因為他的風格特別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到了“尤斯伯恩看里面低幼版”,我們選用了不同的繪畫風格,《揭秘醫院》中所有元素都卡通化處理,以消除小讀者對醫院的恐懼感;而《揭秘海洋》采用的是寫實主義風格,精準詮釋海洋中的美妙細節。到了高階版“尤斯伯恩看里面”,我們會根據主題風格,選則更多年輕插畫家參與創作。
安娜·米爾伯恩,“尤斯伯恩偷偷看里面”系列童書編輯作者
百道網:作為英國本土出版社,尤斯伯恩卻致力于打造國際市場,建立世界范圍內的讀者群。在文化融合的過程,尤斯伯恩團隊更關注英國本土文化的傳播,還是不斷調整作品中的文化元素、適應他國文化?
凱迪·戴恩斯:在策劃創意“尤斯伯恩看里面”系列童書的時候,我們選擇的往往是全世界孩子都能接受的主題和話題。比如說動物、自然這些主題,適用于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其實以前我們也嘗試介紹英國文化,比方說,我們出了一些有關莎士比亞、英國歷史的童書。發行部的同事也希望我們更多關注英國本土文化,但這個市場變得越來越小。身處地球村,空間距離愈發縮短,應該著眼全球文化。
安娜·米爾伯恩:當我們打開一本描繪海洋的書,如果里面關注的只是英國周邊海域,那也太無聊了。我們想把這本書賣到澳大利亞,賣到南北美洲,必然會加入大堡礁、北極、南極等他國海洋景觀。文化推廣與融合也是我們一直考慮的問題,比如說“尤斯伯恩看里面”《揭秘醫院》這本書,我們整整花了五年時間來打磨它,就是因為各國醫療衛生體系不同,很可能別國小朋友沒有辦法理解我們描述的英國醫院。如何完美融合不同文化元素,也是我們不斷嘗試與摸索的課題。借由同接力出版社合作的機會,我們正在創作一本致敬中國的“看里面翻翻書”——《古代中國》。
百道網: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越來越多歐美文藝工作者會在作品中加入中國文化元素,以求在滿足西方民眾好奇心的同時,獲得中國觀眾認同,開拓東方市場。迪士尼的《花木蘭》系列、夢工廠的《功夫熊貓》系列,都因此大獲成功。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品在體現中國文化的同時,還加入大量本國文化元素。比如功夫熊貓的眼睛,就被夢工廠設計成綠色。您們是如何定位這本《古代中國》的?是完全忠于中國文化,還是加入西方元素?
簡·徹絲荷:設計《古代中國》時,我們就清楚意識到這本書最受關注的市場應該在中國。我們由衷希望創造出一本盡可能貼近中國文化、忠實中國歷史的作品。通常情況下,我們不會邀請多位專家審核我們的作品,但我們邀請了三位專家校對《古代中國》。有旅英的漢語老師,還有在中國研究漢代歷史的教授。這位教授還邀請精于其他朝代研究的史學家們一起校對。《古代中國》的打磨時間比其他翻翻書都要長,因為我們希望它最終呈現的中國歷史是正確的。
簡·徹絲荷,尤斯伯恩出版公司編輯總監
百道網:三位作者的共通點是都經歷了學術、職業轉型,安娜·米爾伯恩碩士學的是德語和哲學,簡·徹絲荷分別獲得中世紀、近代史學士學位和英聯邦史學位,而凱迪·戴恩斯在劍橋大學所學專業是現代語言學(法語和意大利語),畢業后撰寫了很多有關語言的書籍。出于何種原因,您們改變原來的學術或職業方向,投身童書創作?
簡·徹絲荷:從歷史系畢業以后,我發現自己不太可能成為一個歷史學家,因為這是一份極少數人勝任的工作。在英國,大學僅僅意味著教育和文化程度,并不能與職業掛鉤。如果你不是法學、醫學、工程學的學生,畢業后你很難有特別清晰、匹配的職業方向,找到和大學學科相對應的工作。而且,我上大學時年齡很小,畢業時只有20歲。我不想成為一名老師,但我特別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干點什么。我用兩年時間嘗試了一些工作,后來發現做童書作家、童書編輯很有趣。
安娜·米爾伯恩:我從小就對創作有興趣。我的一個兒時伙伴對我影響很大。他經常跟我說他喜歡寫作和繪畫,長大以后要為兒童寫書。他的想法迷住了我,但我那時對作家的認知還不是很清晰,認為作家能擁有大把空閑時間,不受公司支配。畢業以后,我想投身出版行業,也是在那時,我重新發現創作的魅力。又當作家又當編輯,太完美了。
百道網:雖然您們目前從事的工作跟大學所學專業沒有必然聯系,但曾經的求學生涯和職業過往是否給予您們一些童書創作的靈感?
簡·徹絲荷:學術生涯會潛移默化影響我們,比如我進入出版行業后,就創作了很多跟歷史有關的書。事實上,我們的創作團隊是由各種教育背景的人組合而成,有科學家、史學家、地理學者、語言學者。即便不撰寫跟自己學業有關的作品,我們也能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驗。我們還有很多對英國文學完全不感興趣的員工,但沒關系,我們可以從他們的專業背景上找到新的創作靈感。
安娜·米爾伯恩:作為劍橋畢業生,大學首先給予我的是科學的治學方法和嚴謹的研究態度,這些方法適用于出版工作,因為出版一本書之前,我們也需要做大量調研,提出理論與創意。我所修的哲學專業還讓我具備邏輯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這些都是重要的技能。
百道網:中國童書市場日趨多樣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作家、畫家有意加入童書創作行列。作為權威的童書出版團隊,您們能否給中國創作者一些建議?需要具備何種職業素養才能創造出優質的童書?開拓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
凱迪·戴恩斯:每一本童書的創作,我們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熱情。抓住孩子興趣點的前提是這本書有趣、好玩,我們在創作過程中都會喚醒自己內心深處的孩子。其實我覺得我們團隊的每位創作者都像長不大的孩子,會極其興奮地分享自己剛學到的一些小知識。
安娜·米爾伯恩:成人思維和孩童思維很不一樣。我們覺得很酷、很新穎的創意和設計,拿到孩子中間檢驗,效果卻很不好。我曾經創作過一本跟月亮有關的書,我希望這本書能激發孩子探索月球的動力。我把這本書拿給我兒子,他一邊看眼睛一邊放光,我在心里對自己說“太棒了!他對月球感興趣!”但當他合上書本,我問他要不要來場月球歷險,他語氣堅決地對我說:“才不要!”孩子其實是很情緒化的,贏得他們歡心的關鍵在于保持一顆童心。
簡·徹絲荷:中國插畫家如果有意開拓國際市場,不妨建立個人網站,參加各類國際型書展,這些都是展現個人作品的好平臺。“尤斯伯恩看里面”團隊也在積極尋求來自中國的合作伙伴。我希望我們的創作團隊不僅有截然不同的教育背景,還有風格各異的文化背景,由衷期待中國畫家的加入。
(本文編輯:安寧)來源:百道網
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及其平行公司北京百道世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下屬的網絡媒體平臺百道網、百道網微信、幫書店微信,以及百道學習APP和小程序等平臺上發布的文章,版權屬于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所有,或北京百道世紀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著作權人共同擁有,嚴禁轉載。任何紙媒、網媒或社交媒體需要發布或轉載,請與版權專員聯系([email protected]),獲得授權后,方可轉載。對于任何未經授權的轉載,我們將依法追究其侵權責任。